成语 | 沐猴而冠 |
释义 | 沐猴而冠 拼音:mù hóu ér guàn,简 拼:mheg 沐猴而冠的解释沐猴:猕猴;冠:戴帽子。猴子穿衣戴帽,究竟不是真人。比喻虚有其表,形同傀儡。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。 成语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” 注音:ㄇㄨˋ ㄏㄡˊ ㄦˊ ㄍㄨㄢˋ 沐猴而冠的近义词:
成语语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 成语故事: 项羽小的时候,不好好读书,后来改学剑,也不肯用功,他的叔父很生气。项羽说:“读书有什么用,只能记名姓而已。学剑也只能抵挡一个人,我要学能抵挡万人的本事。”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 感情*色彩: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:a worthless person in imposing attire 成语谜语:最新的时装表演 读音注意:冠,不能读作“ɡuān”。 写法注意:沐,不能写作“体”。 |
随便看 |
成语词典包含56657条成语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成语的释义、故事及用法解析,是成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