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冷眼旁观 拼音:lěng yǎn páng guān,简 拼:lypg 冷眼旁观的解释冷眼:冷静或冷漠的眼光。指不参与其事,站在一旁看事情的发展。
成语出处:唐·徐夤《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》:“冷眼静看真好笑,倾怀与说却为冤。”宋·朱熹《答黄直卿》:“故其后复申炎所陈,荐举之说,乃是首尾专为王地,冷眼旁观,手足俱露,甚可笑也。”
成语例句:诗云:“一局输赢料不真,香销茶尽尚逡巡。欲知目下兴衰兆,顺问傍观冷眼人。” 繁体写法:冷眼旁觀 注音:ㄌㄥˇ ㄧㄢˇ ㄆㄤˊ ㄍㄨㄢ 冷眼旁观的近义词:- 漠不关心 不放在心上,粗枝大叶自然界对个别的生命是如此漠不关心,我们又何必娇惯自己?
- 袖手旁观 在旁观望,不过问事情弈棋者,胜负之形,虽国工有所不尽,而袖手旁观者常见之,何则?宋·
- 漠然置之 不经意地放在一边。 清 钱泳 《履园丛话·陵墓·会稽郡王墓》:“故国家有祀祭之典,官吏有防护之册,
冷眼旁观的反义词:- 另眼相看 不用一般的眼光来看,比喻特殊对待。一般是指较好的对待查问来历,我等一一实对,便把我们另眼相看。明&
- 刮目相待 不再用老眼光,用新眼光看待某人 鲁肃拊 蒙背曰:“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。至于今者,学识英
- 热情洋溢 热烈的感情充分地流露出来。
成语语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人的态度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 感情*色彩: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:a cold eye spectator 俄语翻译:оставáться безучáстным зрителем 读音注意:旁,不能读作“bànɡ”。 写法注意:观,不能写作“关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