异口同辞的解释
同“ 異口同聲 ”。
唐 陈子昂 《为乔补阙论突厥表》:“臣具委細問其磧北事,皆異口同辭。”
成语出处:
唐·李翱·《答侯高第二书》:“苟异口同辞,皆如足下所说,是仆于天下众多之人而未有一知己也。”
成语例句:
群臣闻命,当然连声称善,
繁体写法:
異口同辭
注音:
ㄧˋ ㄎㄡˇ ㄊㄨㄙˊ ㄘㄧˊ
异口同辞的近义词:
- 异口同声 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.形容意见一致.亦作"异口同音”
- 异口同音 同“ 异口同声 ”。《宋书·庾炳之传》:“今之事跡,异口同音,便是彰著,政未测得物之数耳。”《法苑珠
- 异口同韵 同“ 异口同声 ”。亦作“异口同韵”。 老舍 《赵子曰》第一:“现在的人们不但不复以窄窄金莲为美,反
成语语法:
作谓语、状语;指大家说得都一样
感情*色彩:
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
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
古代成语
俄语翻译:
единоглáсн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