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涕 |
释义 | 涕拼音:tì 涕古汉语字典解释
①〈名词〉眼泪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蒋氏大戚,汪然出涕。” 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。” ②〈动词〉流眼泪;哭泣。《柳敬亭传》:“子之说,能使人慷慨涕泣矣。” ③〈名词〉鼻涕。王褒《僮约》:“目泪下,鼻涕长一尺。”【辨】涕、泗、泪。古代一般“涕”指眼泪,“泗”指鼻涕。后来“泪”代替了“涕”,“涕”代替了“泗”,而“泗”一般不用了。 【涕零】落泪。 【涕泗】眼泪与鼻涕,形容悲痛之极。 |
随便看 |
文言文字典包含3887条古汉语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古汉字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古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