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贯 |
释义 | 贯拼音:guàn 贯古汉语字典解释
①〈名词〉穿钱的绳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京师之钱累巨万,贯朽而不可校。” ②〈量词〉古代货币单位。一千为一贯。《智取生辰纲》:“五贯足钱一桶。” ③〈动词〉穿过。《柳毅传》:“然而恨贯肌骨,亦何能愧避。” ④〈动词〉融会贯通。《张衡传》:“遂通五经,贯六艺。” ⑤〈名词〉事;例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仍旧贯,如之何?” ⑥〈名词〉条理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明道德之广崇,治乱之条贯,靡不毕见。” ⑦〈动词〉侍奉;服侍。《硕鼠》:“三岁贯女,莫我肯顾。” ⑧〈形容词〉通“惯”,习惯。《孟子·滕文公》:“我不贯与小人乘,请辞。” ⑨〈名词〉世代居住的地方;原籍。《隋书·食货志》:“其无贯之人,乐州县编户者,谓之浮浪人。” 【贯彻】上下贯穿,通达至底。 【贯日】⒈一天又一天,积日。⒉遮蔽日光。 【贯叙】按次序叙录。 【贯鱼】成串的鱼。比喻前后有次序。也写作“鱼贯”。 |
随便看 |
文言文字典包含3887条古汉语解释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古汉字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古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。